企业SEO是否有价值有必要做,SEO还有没有前途?
讲一讲近期关于SEO的一些想法关于价值、前途、变化等.
前几天本来打算写一篇文章,翻看博客才发现,这个主题之前已经写过了,而且当时写得也算丰富、有条理。如果我再写一篇,内容上可能更具体点,但仍有相当部分内容是重复的。于是新文章就此作罢。
不过马上就有个可怕的念头,这几年自己是否没有进步?!
冷静下来思考下,发现正面和反面都有:
这几年重点做企业网站的SEO,而且都是80到100这个阶段,其实在技能上是相当窄的;
也还是有提升的。比如在技能上,新的技术都有学习和掌握,比如CWV、移动索引优先、JavaScript SEO等;另一部分的提升是在思维上,比如对搜索生态的理解、对客户和商业的理解、结构化思维的掌握等。
尤其是后者,对SEO、搜索引擎的理解,应该是比前几年更深刻的,于是就专门整理和分享一下。另外,由于国内外搜索环境和本人从业范围,本文更偏向GoogleSEO。
对企业,SEO是否有价值,有必要做对于企业,SEO是否有必要做,归根到底还是看市场空间(收益规模)和ROI。
首先会看市场空间,看这个渠道的流量规模有多大,有多少用户,是否值得考虑去做;其次是看怎么切入这个渠道(实现路径),并需要投入多少资源。
对于市场空间的预估,有个取巧的办法,就是找到细分行业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网站,通过第三方网站了解SEO流量数据。这个流量数据就可以假定为这个市场的SEO流量上限,日常做分阶段目标也可以参考这个数据。
对于SEO的价值和实现,还有两点是特别的:
SEO流量是长期存在、较稳定的。所以在计算回报时最好将时间轴拉长来计算,比如日均收益*6个月,甚至更久
要考虑到SEO的不确定性部分。部分SEO策略是依据官方指南,确定性会高一些,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经验,其实算是实验性质,并不能100%有效。而且即便是前者,其效果的增长比例也不太好准确预估。
SEO还有没有前途?
从整个搜索生态角度去分析,SEO是有存在价值的。首先对于Google来说,搜索市场的份额还是在的,全球搜索份额仍是90%以上,这是基本盘。
其次,搜索生态对应的是开放的WEB生态。每个网站都是独立的,数据也是自己保存。而Google作为WEB生态的一员,并没有快捷方式获取到独立网站的数据,只能是通过爬虫来抓取;另外,在内容识别等方面也会经常遇到一些障碍。
所以,SEO就起到在Google和网站间建立通道的作用,可以帮助Google更好的获取网站的数据,更准确的识别网站的内容,以及在Google的指导下提升网站的体验等。有了SEO人员,Google和网站的通道会更顺畅。
再多说一点,跟开放生态相对应的,是封闭生态,比如国内的微信公众号、头条。在这种生态下,博主的数据,甚至账号本身都归属于平台。所以博主一旦发布,内容就会直接保存在平台方的数据库,而且平台对博主的用户访问、停留和转化数据都完全掌握。在这种场景里,SEO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小。对博主来讲,关注内容本身的收益更大。
Google和SEO的升级和变化
这几年来看,Google搜索的技术在不断升级,对应的SEO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一方面,Google在不断优化搜索这个关键环节,比如通过段落算法对长文内容的识别,标题生成算法可以给网站生成Title,反作弊侧持续对垃圾内容和外链的处罚,以及JavaScript内容的识别增强等。另一方面,Google在纵向上逐渐关注用户的整体体验。不光要搜的准,后续还要有好的浏览体验,所以CWV核心性能指标加入到排名算法。
相对应的,SEO也在升级自己的技能包,比如移动索引优先的改造、JavaScript内容的优化、CWV的优化等。随着Google算法的升级,对内容的识别和理解在增强,Google-网站间的通道也越来越顺畅。作为SEO,未来的技巧和方法仍是会不断变化。
贝索斯在做亚马逊时曾提过把资源allin在不变的事物上(无限选择、最低价格、快速配送)。同理,SEO也需要重视不变的事物:内容价值、浏览体验。在内容上给用户更多价值,一方面是内容的丰富度、专业度、权威度、信任度,另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的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。在浏览体验上,带给用户安全感、不同终端场景的浏览体验、便捷的访问等。
SEO该怎么学?
学习SEO也是通过理论+实践的方法,跟其他学科类似。关于SEO理论,最完整系统的资料库就是Google的官方文档了。多次阅读之后,基本可以掌握SEO的整体框架,也能解决日常90%的SEO问题(保守估计)。我个人也写过较多的SEO培训内容,实际上谷歌SEO和百度SEO在原则上差不多。
然后就可以基于这个框架进行重点研究,补充细节信息了,比如学习CWV优化实施方法、JavaScriptSEO细节等。这里也推荐关注我的公众号来了解一些碎片信息和最新信息。
关于SEO实践,最好是用自己网站或公司网站进行实践,在实践中也需要关注竞手策略来思考和学习。整体上,SEO入门应该是不难,但是深入学习是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和实践。
SEO应该用哪种方式?
之前全部投入到一个项目,会有一叶障目的情况。出来后看全局会更清楚一点,也看到SEO有更多角度。比如从以下几个角度看,SEO会有很多方式:
从手段方法角度,就分为白帽和黑帽两种,就是通过常规和非常规的方式从优化对象,会分为企业站、中大型网站。前者最大的难题还是权重低、内容少/规模小;而后者则需要提升效率、利用好权重和内容、挖掘出更多用户搜索需求等。
从SEO发展上,也有3个不同阶段的方法
第一个阶段是用各种秘技来优化,多呈点状,比如关键词密度和位置
第二个阶段是采集、外链和站群
第三个阶段是内容、体验、技术优化、移动化和多语言
以上这些,虽然有些SEO方法是有点过时,有些存在风险,但实际上在目前的市场上仍然都有使用,并且也都有做出效果的场景。那到底SEO应该用哪种方式,我觉得要结合项目情况、个人特点。比如在优化公司的企业网站时,需要选用风险更低、偏长期的优化方式,而在个人网站的优化上,可以激进一点,测试一些非常规的方式。再比如个人的技术能力比较强,则可以在技术型SEO上发挥特长;而如果是实践派,则可以研究一些有效的点状策略点。
所以,我的建议是选用最适合优化对象,最适合自己的SEO优化方式。
我的其他建议和想法
持续学习,拥抱变化。现在往回看5年和10年,SEO和PPC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,10年前,SEO还在做关键词密度、搞外链,PPC在手动调价控制排名;再往后几年,仍然会有巨大变化,所以保持学习,拥抱变化,在技能上才能与时俱进
流量和排名都是中间指标,要注重转化,注重最终效益。
SEO的产品化,产品的SEO化,我也极为赞同SEO的产品化,形成产品可以让SEO的效率更高,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;而产品的SEO化,则是使产品在设计时具备SEO引流的基因,方便后期流量自增长。我个人在SEO上更推崇提供价值、长期主义。SEO上要坚持对用户提供价值,帮助搜索引擎提升效率,尽可能实现共赢,这样会收到踏实的回报;也会把SEO看作长期事业,是马拉松而不是100米短跑,在这种视角下很多策略的判断会变得不一样。其实做人和做事也是这样。
以上内容大多数都是我的主观想法和建议,仅供参考。
上一篇:SEO=“违法删稿“?NO!
下一篇:Google缩进40%搜索结果,微信公众号/今日头条开放搜索引擎
除非注明,本站所有文章皆为本人原创,可随意转载但请保留链接或名字,谢谢!
相关标签: